日前,“溫州童謠”入選我市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推薦項目,這不禁讓人既喜又憂:近幾年來,溫州童謠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在流傳上卻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為了把更多孩子領進這一美妙的殿堂,本周日,“親子游”將請溫八幼的老師上一堂溫州童謠課,對象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名額20戶。
溫州童謠起源于明清時代,槵樕峡诘捻嵚伞柡l(xiāng)土氣息的語句,曾是一代又一代溫州人童年回憶的“同期聲”。“正月燈,二月鷂,三月麥管做吹簫……”“旋迷金剛,旋到百里坊,百里坊人請我吃天光……”這一首首童謠描繪的,是綿長的民俗文化記憶,是悠遠的市井生活景致,是所有講溫州話的人們的共鳴。然而,隨著生活方式、地理環(huán)境、語言氛圍等因素的變遷,傳統(tǒng)童謠不免面臨傳承上的一些尷尬。“我們幼兒園曾經(jīng)進行過一段時間的溫州童謠教育,小朋友很喜歡。不過,因為孩子們能講溫州話的很少,平時接觸的也是普通話居多,所以學會后卻沒有講的機會,也很容易淡忘。”溫八幼保教主任王老師說。
這樣的憂慮,在此次“親子游”活動籌備過程中,記者聽到不少。溫州市著名學者沈沉老師說,溫州童謠目前的憂患,反映的正是溫州話這門“母語”的處境。溫州話體現(xiàn)了溫州獨有的文化特色,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仍需重視對方言加以保護和繼承。“最關鍵的,是引發(fā)孩子的興趣。”沈沉老師說。而什么樣的形式,能讓孩子們樂意“傳承”方言,大家都還在摸索,而“親子游”這堂溫州童謠課,希望也能為這種探索添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