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網] 如果在地圖上,用一條線連接起江蘇常熟和廣東張槎,這兩者間的實際距離接近2000公里。雖然相隔千里,但兩者相似的產業(yè)特點,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一個是長三角的服裝名城,一個是珠三角的針織名鎮(zhèn)。
遠在千里以外的常熟,總是樂于向外來者展示他們“天下衣倉”的風采。走出常熟市汽車站,這座花園城市給人們帶來的第一個地標建筑便是常熟服裝城。在這個云集了10萬多經營人員的商城內,旺季時每天有30萬人次從這里進出,日資金流量超過了20多億元,每年更是有超千億的服裝交易在這里完成。
回到佛山張槎,在這個全國最大的棉紗集散地,盡管棉紗年交易額占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對國內棉紗交易價格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但轄區(qū)內僅有的十幾個針織園區(qū)卻顯得零敲碎打,大部分的交易環(huán)節(jié)都不在張槎進行,呼吁張槎打造新交易平臺的聲音越來越大。作為長三角服裝名城的常熟市,從地攤集中地再到千億交易市場,它的做法或許可以給張槎帶來啟示。
先有“市”再造“場”
在張槎許多人看來,打造新的交易市場勢在必行。“像廣州的中大布匹市場幾乎控制了張槎的整個加工業(yè),都在為中大布匹市場打工。”佛山市禪城區(qū)張槎街道黨工委書記李軍直言。
作為針織名鎮(zhèn),張槎擁有棉紗經營戶超500家,日棉紗交易額10000噸。一份由禪城區(qū)經濟科技局相關調研小組在今年8月發(fā)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盡管全國各地絕大部分的棉紡企業(yè)都在張槎設置了銷售網點,張槎在決定棉紗價格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但目前張槎由于缺乏類似廣州中大布匹交易市場這樣的平臺,企業(yè)無法分享終端利潤,僅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處于產業(yè)鏈的中低端。
“張槎針織產業(yè)的配套很齊全,成本很低,但是兩端都被別人抓住了,一個是終端的銷售,一個是前端的設計,需要去搭建平臺,來拉高產業(yè)的附加值。”李軍說。盡管許多人都認可打造交易市場的必要性,但不少業(yè)內人士都表達了同樣的疑問,緊挨著佛山的廣州中大布匹市場附近集聚著七八個布匹交易市場,日交易額超過20億元,且已經形成強勁的集聚效應。佛山如何后發(fā)而上?
常熟服裝城有著相似的經歷。
“常熟服裝城屬于自發(fā)形成的市場,從零零散散的小攤販起步。”常熟服裝城管理委員會黨政辦主任毛華回憶道。1985年,站在常熟汽車站往外看,人來人往,到處都是小攤販,許多常熟人都把自己手工制造的服裝拿到車站附近擺攤,因為交通便利,市場開始成行成市,越來越多的小攤販出現。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盡管當地相關部門開始搭建起大棚式的小市場,把小攤販都放在里面,但仍屬于相對粗放的規(guī)劃方式。而此時,周邊的蘇州、無錫等民營企業(yè)老板都開始規(guī)劃建設自己的服裝城。到了2003年,毛華和身邊的同事開始感受到“很大的危機感”。
“鋪天蓋地的宣傳,而且里面的硬件顯然比我們大棚式好多了。”毛華直到今天依然對服裝城內的區(qū)域劃分印象深刻,“他們還專門劃分了韓國館,經營得很到位。”在這種壓力下,常熟服裝城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硬件提升。數據顯示,常熟服裝城從1985年到2002年期間,占地僅100多萬平方米,而從2003年至今,擴充到了300多萬平方米,近十年間投入100多億元來改擴建市場面積。
但毛華注意到,在那年聲勢浩大進行宣傳的服裝城開始人氣漸低。她再次前往這些地方,發(fā)現市場內出現了許多“另類”店面。她認為,這可能是由于民營老板的投資,缺乏政府主導,短暫逐利的個性,讓他們在看不到發(fā)展前景后,選擇把店面產權出售,“這將嚴重影響交易市場的專業(yè)性”。
而這些服裝市場的物流問題也沒有隨著市場的發(fā)展而成熟起來。“簡單地說,進出都不方便,自然就沒人來了。”毛華說道。
事實上,在當時正進行硬件改造的常熟服裝城,改造的成果還未完全凸顯,“如果說是因為我們當時硬件改造成功,把他們打敗,那是不可能。”毛華認為,這主要是源于市場形成的模式問題。
她認為,常熟服裝城屬于先有“市”再造“場”,因為是“市”在前,這意味著原本已經聚攏起一定的人氣,這樣的地方必然在物流交通等各方面具有優(yōu)勢。而先造“場”的,則顯得先天不足,必須從一開始就關注如何聚集人氣的環(huán)節(jié),如打造便利的交通、保證市場產業(yè)鏈配套的完整性等。
規(guī)劃市場需先劃停車場
對于一個交易市場而言,物流條件堪稱是發(fā)展命脈。從區(qū)位上看,張槎和常熟服裝城所在地很相似,原來都屬于郊區(qū),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移,原來中心城區(qū)受體量限制,開始往外延伸,于是,兩地都承擔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這意味著承擔的交通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常熟服裝城已經感受到這樣的壓力。土生土長的黃凜對常熟服裝城內的路段一點也不熟悉,對于這個“天下衣倉”,常熟本地人在白天都是盡量的“避而遠之”,“一進去就堵。”黃凜說道。
因為靠近常熟汽車站,常熟服裝城地處常熟古城的南端,東鄰上海,南倚蘇州,西連無錫,市場內有237條直達全國1000多個城市的客貨運專線。對外交通順暢,但隨著服裝城人流量、車流量的增多,市場內部的交通問題開始困擾著常熟服裝城。
“由于我們靠近中心城區(qū),土地資源很有限,所以不能大片區(qū)的劃停車場。”毛華表示,在2003年正式對常熟服裝城進行規(guī)劃發(fā)展的時候,因土地資源的問題,服裝城開始在這片轄區(qū)面積僅3.71平方公里,但容納了20多個小市場的服裝城內,“見縫插針”地嵌入停車資源。
除了劃分地面停車場,在10年前,常熟服裝城內就開始建造立體停車場。走進常熟服裝城,可以看到幾乎每座大廈都建有立體停車場通道,而大廈間還通過天橋相連,“這樣可以打通每座商廈之間的交通。”
截至目前,常熟服裝城內擁有近6000個停車位。但這對于日均人流量達到30萬人的服裝城而言,還是存在缺口。
同樣區(qū)位條件的張槎,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常熟服裝城開始進行一些探索。
“從長遠看,我們希望把物流倉儲放在3.7平方公里的轄區(qū)范圍外。”毛華表示,常熟服裝城目前正思考要劃分出一塊專門的物流倉儲區(qū)域,集中進行物流運輸,舒緩交通壓力。
而從短期看,常熟服裝城則嘗試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來疏導交通。今年5月份以來。常熟服裝城內多了120名特殊的執(zhí)法人員,他們能同時承擔城管、交通等多個職能。“這是為了減少交叉執(zhí)法帶來的盲區(qū),在政府的支持下,服裝城內首創(chuàng)路面整治綜合小組。”毛華介紹道。
在服裝城內,由于本身交通壓力已經很大,亂停違停的問題更是會加重交通擁堵問題。數據顯示,常熟服裝城路面整治綜合小組成立至今,平均一天抄牌貼單超250起,至今為止共抄牌貼單18500余起。“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減輕了交通的壓力。”毛華說。
發(fā)展商貿旅游聚集人氣
在越來越多人認為“無電不商”的年代,電商對線下交易市場的沖擊是繞不過去的話題,而服裝行業(yè)更是眾多行業(yè)中電商化程度較高的一類。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5%的服裝交易在網上進行。
在張槎內,許多針織服裝企業(yè)都開始積極尋求“觸電”,如本地龍頭企業(yè)安東尼在幾年前已經專門建立電商部門,在網上專門開辟新的男裝品牌。“現在的針織交易市場,都必須考慮到電商可能帶來的挑戰(zhàn)。”佛山紡織服裝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吳浩亮說道。
常熟服裝城很早就意識到電商沖擊的問題。2003年,當許多人還未必對電子商務、網上購物這樣的字眼很熟悉的時候,常熟服裝城已經著手打造自己的線上交易市場。毛華回憶道,當時服裝城與浙江的企業(yè)合作,建起一個網站,在網頁上有著服裝城的電子地圖,并且挑選了幾百家市場內優(yōu)質的企業(yè)放在上面。
當時網站上甚至開發(fā)了許多體驗的軟件,例如輸入身高、三圍等數據可以直接試穿衣服等。“可能感受到沖擊并不是太明顯吧,后來這個項目也不了了之。”盡管占據了先發(fā)的優(yōu)勢,但常熟服裝城在面對電商問題一直處于“沒有想明白”,毛華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困惑,“我們現在和阿里巴巴合作,但在電商上,很多問題都還想不明白。”
無論是不是為了應對電商沖擊可能帶來的人氣削減的隱患,常熟服裝城還是做出了一些嘗試。在常熟服裝城350萬平方米的市場營業(yè)面積內,容納著近10萬經營人員。去過服裝城的人都知道,這里以批發(fā)為主的特點,使得市場從凌晨3點多開始有人氣,到了下午3點多大部分的鋪面都已經關門。
為了改變這種下午和晚上人氣不足的問題,常熟服裝城開始往商貿旅游發(fā)展。“2007年我們開始往旅游景點的方向發(fā)展,改建基礎設施,順利拿下了4A景點的牌匾。”從那時起,常熟服裝城內開始出現一些旅游大巴。
盡管常熟服裝城只有3.71平方公里,但里面大大小小擁有近30個市場,專門劃分的女裝中心、男裝中心在此時反而成為游客的不便。“商廈之間相隔太遠,即使是旅游巴士接送也很不方便。”毛華表示。
針對這個問題,常熟市服裝城的工作人員對著市場地圖琢磨了又琢磨,猛然發(fā)現所有的市場剛好圍成了一個圓,而中間的圓心正是一些農民住宅的集聚區(qū)。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被提出,何不把這個片區(qū)改造成游客中心?
這個想法在2008年開始得到實踐。中間這個片區(qū)被設置為專門的游客中心,打造成了一個大廣場,廣場上聚集各種餐飲服務業(yè),而負一層則劃分了一個3萬平方米的商城,商城內把原來服裝城內男裝、女裝、鞋子等各個類別具有代表性的企業(yè)云集在一起。
“交易市場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商貿綜合區(qū),所以從游客中心開始,我們開始增加休閑娛樂的服務業(yè)。”毛華指著服裝城的一棟大廈。這棟掛著“摩登天堂秀”橫幅的大樓內,作為服裝城內新品發(fā)布會的場所,每天都會有一些專業(yè)的國外模特走秀,還有各種國外風情舞蹈表演等。
“這種旅游和服務業(yè)的嵌入,使市場實現了批零兼營,未來我們會進一步往商貿旅游發(fā)展。”毛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