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網

風格-成人化的童裝

  不久前在看電影《巴黎淘氣幫》的時候,除了法國兒童的天真調皮外,最讓我感興趣的便是他們的穿著了:這一群十歲左右的小男生們,總是穿著有著柔和色彩的小西裝外套,搭配著止到膝蓋處的細腿短褲跑來跑去。而這也引起了我另一個思考:什么樣子才算是合格的童裝
  實際上,當代童裝的雛形并沒有多長時間的歷史!秲和氖兰o:舊制度下的兒童和家庭生活》中就寫到:“十三世紀以前在時尚方面,兒童在很大的程度上并沒有自己的特別服飾。嬰孩一旦離開襁褓,即褪去那些人們裹在他身上的布條以后,他的穿戴便一如他那個社會等級的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而是直到十七世紀,兒童(至少是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兒童)才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裝扮。
  這一點并不奇怪。畢竟“童年”這個現在人人熟知的概念,也是在十七世紀時才正式被提出來的。而即使是最早的兒童服裝,也并未流露出怎樣的獨特性。兒童史學家Philippe Aries就曾在自己的書中寫到:“最早的兒童服裝就是大約一個世紀前為所有人所穿的服裝,而此后只有兒童所穿。顯然,人們不會為兒童專門設計一種所有的構件都是全新的服裝。”
  進入到十八世紀后,給孩子們穿的衣服變得更加輕便起來。但即使是這樣,此時的童裝也是有著嚴苛的著裝規(guī)定,盡可能需要反映出著裝者的身份地位與年齡區(qū)間。好比歐洲上流社會曾風靡一時的“Breeching Ceremony”,就是指為小男孩脫下裙裝,換上短褲(breeches),借以表達孩子已經長大的特別儀式;而維多利亞時期的女生們,裙擺長度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長。
  因此我們才說,當今的兒童們都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年代像現在這樣,對童裝的設計付出了這么多的心血。而為兒童挑選服裝則成了一個大問題。不僅要注意到面料是否對兒童幼嫩的肌膚造成傷害,還要考慮到服裝是否能滿足到兒童活動的便利需要。而孩子因天性愛玩或生長過快,購買過于昂貴的童裝,但沒過幾天便被弄臟或不再合體是否有必要也成為了困擾不少家長的另一個難題。
  而最常被家長們忽視掉的一環(huán)便是童裝的款式。要怎樣才算是既把孩子打扮得漂亮時髦,又不至于顯得過度的成人化?這個界限時常會模糊掉。早前英國品牌Primark甚至推出了兒童比基尼,和胸口印有“Future WAG(未來足球明星太太)”字樣的兒童T恤,最后由于飽受批評而被迫下架;法國著名童裝品牌Bonpoint則是已經更進一步,開始推廣專為兒童設計的化妝品商品線——一款兒童專用香水便售價四十七英鎊。關于這類行為是否應當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明星街拍或多或少對童裝成人化這一風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Katie Holmes、Victoria Beckham、Jessica Alba、Miranda Kerr等明星母親時常是帶著自己的孩子出現在狗仔隊的鏡頭里,“做了母親依舊顯得年輕漂亮”成為了整個事件的重要宣傳點,而“孩子是最熱門的配飾”這一理念也開始深入人心。為了吸引注意力,將孩子們打扮成“小大人”的樣子自然成為了明星媽媽們的招牌手段。當然,雖然人人都注意到了裝扮漂亮的孩子,但最后還是他們的母親從中真正獲益。
  不少高端時裝品牌也開始大肆推廣童裝產品線,像是Lanvin時裝屋早年便是靠著童裝起家;而Dior早在六十年代時便推出了著名的童裝線“Baby Dior”系列。近年的身為四個孩子母親的Stella McCartney則先是同大眾品牌Gap合作,推出了一個小型童裝系列來試探市場,在收到不錯的反響后,也推出了品牌個人的童裝線。設計師童裝自然也要遵循主品牌的風格。這也引來了《紐約時報》的時裝記者Cathy Horyn在去年的一篇文章里發(fā)問道:“你能想象一件童裝版的Tom Ford設計的Gucci嗎?Versace呢?”言下之意是任何品牌都這般大舉進軍童裝界斂金,進而設計出過度成熟性感的童裝,這是一件多么讓人難以接受的事。
  對于像Dior、Lanvin這樣已經規(guī)模頗大的時裝屋而言,推出童裝線是塑造一個全方位生活方式型品牌的必經之路;而對于其他小型品牌而言,只要高級成人時裝有市場,那么同品牌的童裝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買高級時裝的人們一定也會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這樣才好搭配自己不俗的造型。Theory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Andrew Rosen則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在他看來,這些發(fā)展童裝線的品牌并不一定是為了賺錢,更多是為了與消費者們更貼近。這其中既包括了家長們,也包括孩子們在內——穿著某一品牌童裝的孩子,長大后也很有可能成為該品牌的忠實顧客。
  以中國為例,不少童裝時尚雜志的出現便是這一市場持續(xù)火熱的最佳證明。去年,中國版《VOGUE》雜志首次出版了童裝別冊;而《嘉人》早在2011年時,便將童裝版雜志《Marie Claire Enfants》引進中國。在這本取名為《嘉人寶貝》的童裝時尚雜志里,主編鄧立寫到:“我們認為讓孩子有良好的外表,是尊重他們是獨立個體的表現。除此之外,我們讓在這本雜志中出現的孩子,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有自己的職業(yè)夢想,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這是本給父母看的雜志,卻是讓孩子們站出來告訴媽媽自己的想法。”
如此廣闊的市場(童裝產業(yè)在全球有著價值高達千億美元的市場),也為兒童自己專屬的時裝周做好了鋪墊。今年三月,倫敦便率先舉辦了全球第一場國際兒童時裝周(Global Kids’ Fashion Week)。用“周”來形容并不準確,因為這一活動只持續(xù)了兩天。第一天是一場僅對媒體開放的展示會,來介紹今年秋冬季童裝的流行趨勢(“今年秋冬童裝會開始流行九十年代風格。”);第二天則是一場時裝秀,一群應該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們?yōu)橛^眾們演繹了來自Oscar de la Renta、Paul Smith等近二十個時尚品牌的高級童裝。  “童裝既活潑又有趣,同時又富有創(chuàng)意。因此我們認為它需要有自己的獨特平臺。”時裝秀的贊助者,高級童裝電商AlexandAlexa.com的創(chuàng)始人Alex Theophanous在新聞通稿里說道。
  然而這一活動的口碑卻是欠佳。在網站TODAY Moms發(fā)起的投票中,大約百分之八十五的人認為童裝時裝周“不合時宜”;《金融時報》的時裝編輯Vanessa Friedman也在一篇報道中指出,盡管在當今經濟環(huán)境下和出于品牌宣傳的目的,舉辦童裝時裝周可以理解,但這么做卻是“完全背離了童裝的基本屬性”:“童裝時裝周給觀眾們展示的是完整造型。就像是看電影一樣,人們照搬全收。但童裝,甚至比成人著裝,更應該注重留給孩子們足夠的空間,來使他們學會通過服裝打扮來尋求自我。”
  當然,還有孩子們已經足夠被品牌化了,家長們應該給他們足夠干凈樸素、不受商業(yè)活動打擾的空間來成長。我記得自己小時候買到新衣服,第一件事便是將會刮到皮膚的商標都剪下去。那么對于高級童裝來說,父母們面對Dior等名牌,是否還會下得去手?
  另一種反對的聲音則是關于這一活動是否在給孩子們傳達,“只有形象才是最主要的”這樣的錯誤理念。像是作家Tanith Carey在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到的:“我們的孩子在自身形象方面已經承受了不少的壓力了,而這樣的活動真的是在火上澆油。我們想要傳達給孩子們怎樣的信息?你的外表才是最重要的?”Tanith Carey便是《Where Has My Little Girl Gone》一書的作者。在這本書里,她通過品牌推出兒童化妝品,兒童時裝模特、選美比賽等事例,向人們展示了日前孩子們日趨成人化的跡象,并號召家長們對此警惕。
  這不免讓人想起幾年前,設計師Tom Ford客座法國版《VOGUE》雜志主編拍攝的那一組大片:照片里的小姑娘被畫上了濃艷的妝,穿著蕾絲白裙和高跟鞋,對著鏡頭露出不輸于Kate Moss們的世故冷漠神情,引來社交媒體上一片轉發(fā)和稱贊(這也難怪有人在采訪Tom Ford時,會問出“您的孩子使用的尿布是天鵝絨做的嗎?”這樣天真加無聊的問題)。類似道理的還有早前頒獎季時,一位攝影師將一群小孩子打扮成紅毯上的明星的樣子進行拍照,同樣掀起了人們熱烈的討論。
  成人總是喜歡看到小孩子們扮成大人的樣子。在他們看來,這種試圖融入主流成人世界的行為同自身尚未褪去的幼稚融合在一起,總是顯出一副古怪滑稽之感。由于兒童并不具備設計或挑選服裝的能力,所以孩子們打扮的樣子實際上只是大人們著裝理念的外部延伸,并不一定就同孩子的性格特點匹配。這一點在一些童裝雜志中表現得尤為突出。Alexa Theophanous就曾講過:“我們關注的并不是兒童,而是他們的家長。家長決定了孩子們該穿成什么樣子,因此他們才是我們銷售的重點。”
  這一點便在童裝雜志上有所體現。制作、購買和閱讀童裝雜志的主要人群依舊是成人,因此其中出現成人化的跡象并不奇怪。有著“世界上最漂亮的童裝雜志”稱號的《Kid’s Wear》,其創(chuàng)始人Achim Lippoth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兒童攝影師。在這本雜志里,他同Bruce Weber、Nan Goldin這樣的攝影大師一起,著力反映出兒童們冷峻、獨立、憂郁的成人化一面。“童年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孩子們在童年經歷的一切將深刻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成為怎樣的一個人。”Achim Lippoth介紹到。
  每一期《Kid’s Wear》,都會最先介紹新一季流行的童裝元素,并伴隨對童裝設計師等人物的采訪等。同時,也為那些時尚品牌的漂亮童裝廣告準備了投放位置。接下來便是長達一百多頁的多組時尚攝影,來展現攝影師眼中的兒童形象。2009年秋冬季的雜志里,便刊登了一組名為“Wrong Right Wrong”的大片,在其中,兒子和父親的身份地位發(fā)生了調換:閱讀《華爾街日報》、駕車出行、安慰別人的人成了兒子,而父親則成了一個賴在地上耍無賴、睡前不肯喝牛奶的形象。而在其他的雜志中,類似的現象也是時常發(fā)生:在童裝雜志《Milk》里,編輯們甚至拍攝了Dior、Van Cleef&Arpels的高級珠寶;采訪了有電影即將上映的男演員(并不是一部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
  《童年的消逝》一書中,Neil Postman對電視等媒體的出現,加速兒童長大成熟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和批判。不知他若是活到現在,是否還會對成人化的童裝有什么評論要發(fā)表?像在之前談到那樣,童裝始終反映的是成人的意愿,兒童并不得權利插手。而把孩子打扮得干凈體面是一方面,而借此機會隨心所欲卻完全是另外一碼事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并不應當過早接觸到商業(yè)味道濃重的所謂童裝潮流。對于他們,這個世界上有著無數比要穿什么更重要、更值得探索學習的事情要做。而同樣的道理,在一些成人們的身上,也依舊成立。

相關文章
姓名: (*必填) 
電話: (*必填) 
地區(qū):
地址: (*必填)
內容: (*必填)
   允許推薦給同類客戶
 
  • 大人的紅色世界,寶貝也能跟上
  • 杰米蘭帝圣誕暖色搭配集 將潮流變成一件溫暖的事
  • 溫暖相伴的快樂,海貝童裝是最好的禮物呢!
  • 寶寶去哪兒?走出家門,才能離夢想更近!
  • 飄雪冬季,時尚達人修煉手冊!
  • 疊穿小撇步,“造型神經”興奮起來!
  • 雙11爆款清單來啦~寶貝冬日必敗潮搭!
  • 久久童裝 | 2016少兒模特大賽完美落幕
    關注微信
    中國童裝網二維碼

    關于我們 | 點石新聞 | 版權聲明 | 客服中心 | 訂閱雜志 | 點石理念 | 服務項目 | 誠聘英才 | 組織架構  | 友情鏈接 | RSS 訂閱 | 網站地圖

    閩ICP備15011415號-1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閩B2-20110003  企業(yè)注冊號:3505812301341  

    Copyright©2005-2016        中國童裝網 51Kid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service@51kids.com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品牌推廣,招商咨詢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資訊發(fā)布,新聞投稿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展會合作,友情鏈接   點擊這里給我發(fā)消息  客戶服務,資料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