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店鋪的虛擬銷售渠道或許可成為品牌企業(yè)在內銷市場的有益補充,但在試水這樣的新興模式之前,有一問題是企業(yè)必須處理好的。
無店鋪的虛擬銷售渠道或許可成為品牌企業(yè)在內銷市場的有益補充,但在試水這樣的新興模式之前,有一問題是企業(yè)必須處理好的。
虛擬銷售模式成內銷有益補充
晉江乃至閩南鞋服品牌依靠特許加盟模式快速發(fā)展壯大,數以千計的專賣店遍布全國各地。這些傳統銷售渠道的實體門店,在為企業(yè)貢獻銷售額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巨大的經營管理壓力。每年水漲船高的店租和人員工資成為實體專賣店經營的最大威脅,而日益增加的競爭門店、日益激烈的競爭手段也同樣在困擾著每一個實體專賣店。每年不斷經營整改乃至倒閉關門的專賣店也就屢見不鮮。
如何吸引潛在顧客、如何提升游離顧客忠誠度、如何挽留忠誠顧客,是擺在每個專賣店面前的多重難題。
同樣,作為國內市場銷售的后來者,眾多的外貿型服裝企業(yè)發(fā)現:從頭開始創(chuàng)建專賣店銷售渠道的成本已經數倍于業(yè)內先行者,而且時不我待,打造規(guī);膶Yu店網絡非短期能夠完成。因此,如何另辟蹊徑以繞開實體門店投入巨大、競爭殘酷的“紅海”,成為外貿型服裝企業(yè)嘗試創(chuàng)新的重點。
一些營銷界人士認為,以PPG為代表的無店鋪虛擬銷售正方興未艾,而外貿轉型企業(yè)借力無店鋪銷售,傳統品牌鞋服企業(yè)試水無店鋪銷售,或許是企業(yè)在國內市場中一種有益的嘗試。
上海至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畢曉軍就持這樣的觀點。畢曉軍曾先后服務于柒牌、貴人鳥等多家服裝企業(yè),對營銷模式和管理體系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無店鋪銷售包括電話購物、電視購物、目錄郵購和網絡購物等四大類。相對于實體門店銷售,無店鋪銷售最大的特點在于沒有面對面購物的場所,由此所帶來的品牌建設、購物體驗、運營模式截然不同于實體門店銷售。同時,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服裝企業(yè),對無店鋪銷售渠道的戰(zhàn)略定位不同,由此決定了對無店鋪銷售渠道倚重程度的本質區(qū)別。
一般外貿公司因為外貿業(yè)務緣故,均具備較高的電子商務水平,其對于外貿服裝尾單的處理,也往往借助于網絡銷售完成。外貿型服裝企業(yè)轉型國內市場后,銷售渠道一片空白,從減少渠道建設成本、搶占市場進入時機的角度出發(fā),可以考慮將各類無店鋪銷售渠道作為產品銷售的初創(chuàng)渠道甚至主力渠道,將原來主要針對零星外貿尾單銷售商的網絡銷售窗口,擴充為針對直接消費者的網絡銷售平臺。
在畢曉軍看來,現實中PPG輕資產運營模式可能已經趟出了一條無店鋪銷售的可操作之路。外貿型企業(yè)可以嘗試這種無店鋪銷售模式,創(chuàng)建網絡銷售品牌。當然,在目標消費群體集中的區(qū)域市場,適當建立一些自身品牌的實體專賣店也很有必要,可以與無店鋪銷售網絡起到相互支撐、相得益彰的成效。
品牌企業(yè)試水無店鋪須做好三方面
當前服裝品牌企業(yè)試水無店鋪銷售,需要處理好三個重點課題:
一、現有專賣店渠道與無店鋪銷售渠道的差異化定位
任何一家企業(yè),在其制定營銷戰(zhàn)略時應該清楚,營銷發(fā)生變革的根本在于消費需求的變化,而消費需求的變化直接體現為銷售渠道的變化。不同的渠道體現為不同的銷售終端,也就代表著不同的購物場所,對應著不同的消費人群以及不同的消費習慣。
任何一類銷售渠道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彼此之間能夠良性互補,吸納新消費群體、滿足新消費需求。傳統服裝品牌企業(yè)在進入無店鋪銷售領域時,必須解決傳統銷售渠道與無店鋪銷售渠道之間產生的利益沖突。從當前品牌服裝企業(yè)的角度,需要明確自身新增的無店鋪銷售渠道所鎖定的消費群體,是潛在的消費群體,還是現有的老顧客。以網絡銷售為例,吸納新興的網民消費群體,應該是品牌服裝企業(yè)試水無店鋪銷售渠道的出發(fā)點。如果每新增一個無店鋪銷售的消費者,意味著減少一個現有實體專賣店的現實消費者,這樣可能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實體專賣店的顧客群體流失、經營壓力加大。這種“左手打右手”、此消彼長的結果,相信不會是每一個開展無店鋪銷售的品牌服裝企業(yè)的初衷。
二、現有專賣店渠道與無店鋪銷售渠道的貨品區(qū)隔
如果將無店鋪銷售渠道定位于現有實體專賣店的補充渠道,那從銷售貨品的結構組合上就要設計到位。當季新品是否適合在無店鋪銷售渠道同期同步銷售,就值得仔細斟酌考慮。如果在實體專賣店和網絡購物同樣的貨品同時銷售,價格又相差甚遠,對于品牌聲譽會有一定的影響。畢竟,從吸引消費者的角度,無店鋪銷售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購物的便利性和價格的優(yōu)惠性。而針對不同企業(yè),無店鋪銷售的這兩種優(yōu)勢應有所偏重,也就是無店鋪銷售的渠道定位,到底提供給消費者的是傾向于物美價廉,還是傾向于物超所值。物美價廉表現為同樣貨品同等品質,而價格大幅優(yōu)惠,物超所值表現為同等品質同等價格,而在貨品獨特性、購物便利性、服務個性化等方面提供購物的附加值服務。
將無店鋪銷售定位于庫存貨品的特賣場,值得品牌服裝企業(yè)深入思考。目前眾多服裝企業(yè)實行期貨訂貨會模式,企業(yè)本身的庫存壓力較小,但作為渠道合作伙伴的區(qū)域代理商層面,因為總部貨期延后、自身訂貨偏差和加盟商取消預訂期貨等各類原因,導致渠道庫存壓力日益沉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代理商的資金回籠,也連帶威脅到企業(yè)對代理商的信貸資金安全。目前服裝企業(yè)一般要求代理商自行處理庫存,部分企業(yè)嘗試以代銷方式協助解決,包括集中調劑至自身的直營區(qū)域直營店打折處理。這種處理方式一方面庫存消化成效不明顯,另一方面會對當季新品銷售產生直接影響。而依托網絡銷售,將各個區(qū)域代理商積壓庫存貨品集中設置為網上特賣場,或可滿足無店鋪銷售價格優(yōu)惠的消費特點,同時淡化了具體銷售區(qū)域,而且網絡消費群體與實體專賣店消費群體有效區(qū)隔,不會直接損害品牌美譽度。
三、無店鋪銷售渠道的運營模式
無店鋪銷售并不是簡單地依托電話、電視、網絡、郵寄等各種技術手段開展銷售,隱藏在這些技術手段之后的是無店鋪銷售整體運營模式,包括品牌運營––產品組合––線上推廣––顧客服務––物流配送等關鍵環(huán)節(jié)。其中品牌的信任程度、產品品種的豐富程度、推廣的有效程度、服務的周到細致程度、貨品的質量認可程度,都是無店鋪銷售存活的基礎。尤其是品牌的信任程度,是無店鋪銷售相對于實體門店的最大障礙,也是無店鋪銷售能否成功的命脈。以網絡銷售為例,網民口碑的力量異常強大,所謂“成也口碑,敗也口碑”,任何一個運營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網絡都會將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快速、全面放大,網絡銷售企業(yè)最賴以生存的基礎––品牌信譽,就會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同時,無店鋪銷售也對企業(yè)信息化程度提出嚴格要求。相對于實體門店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場交易,無店鋪銷售的銷售方和購買方在空間上隔斷、在時間上分割,完全依托信息化系統實現溝通交流。因此,依托信息化實現強有力的計劃統籌管理,是開展無店鋪銷售模式的現實保障。信息化程度欠缺的企業(yè),對無店鋪銷售須謹慎對待。